公司新闻
在武陵山脉的苍翠群峰间,恩施市以党建引领为笔、红色文化为墨、劳动教育为纸,精心绘就“五育并举”的教育蓝图,通过构建“党建+团建+队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将红色基因传承、劳动教育实践、生态文明理念有机融合,奏响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奋进乐章。
3月10日,恩施市旗峰中学以“播种绿色,收获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生态教育、实践体验与德育于一体的植树节活动。该校特别推出“树苗认领计划”,每位参与植树的师生都可认领一棵树苗,负责后续的养护工作,守护小树成长。
今年植树节期间,“党员领航共植初心”主题活动在该市城乡校园蓬勃开展,党员教师带领学生植树,将劳动教育课堂搬进绿水青山。
以“党建带队建”的创新形式,在劳动教育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让红色引领与绿色希望在校园共生共长。恩施市民族幼儿园创新开展“播种绿色三部曲”,通过“我为小树穿新衣”“种瓜得瓜实践课”“生态环保小讲堂”等特色活动,让幼儿在劳动中感知生命成长;恩施市白杨坪镇中心幼儿园以“植此青绿,拥抱春天”为主题,将学雷锋活动与自然教育相融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全市建立多个“红领巾志愿岗”,成为育人新阵地。恩施市实验小学创新设置“文明监督岗”“节能小卫士”等岗位;恩施市金桂小学开发“校园导游”“图书管家”等特色服务项目,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培育其责任担当意识;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通过“党员教师+少先队员”结对模式,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红色基因在实践浸润中代代相传。
近年来,恩施市创新构建“党委统筹、支部主抓、党员示范”三维联动机制,在全市教育系统织就覆盖75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的组织网络。15个“党员名师工作室”如璀璨星辰闪耀校园,形成“名师领航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雁阵效应。
3月27日,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小学部部分教师和六年级少先队员徒步前往恩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活动。
恩施市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将恩施烈士陵园、叶挺纪念馆等红色遗址转化为育人基地,开发《红色恩施》《星火巴渝》等15门校本课程;组织师生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情景剧展演等方式,让革命精神浸润学生心灵。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部分师生走进恩施市党员政治生活馆(鄂西特委旧址),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师生聆听讲解员讲解鄂西特委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根植红色记忆,追忆红色足迹。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构建“六个一”红色教育体系,通过主题宣讲、红赏析、红领巾广播等形式传播球盟会红色文化;参加“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恩施”主题活动,将红色教育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
“近年来,恩施市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德育实效、创新教育模式、培育时代新人,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大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恩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4月3日,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203红石榴中队的教室变身侗族文化传承现场,一场以“探秘侗族智慧”为主题的多彩文化课堂,让学生多维度感知少数民族文化魅力。
恩施市将本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打造了众多特色育人品牌。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非遗传承工作坊,让学生学习西兰卡普、土家刺绣等非遗技艺,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传承非遗文化。同时,将摆手舞、撒尔嗬等融入课间操,创编出充满民族风情的《幺妹儿带你慢慢儿耍》,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民族文化。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旗峰初中采取“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区参与”球盟会的模式,让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清外教育集团各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分别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等为主题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讲坛”“家长学校”等途径,让家长走进校园,增进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雷锋红领巾志愿服务”活动中,家长与孩子携手参与“清洁家园”行动、敬老助老等活动,不断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形式和内容。
如今,从星火燎原的红色课堂到生机盎然的劳动基地,从书声琅琅的菁菁校园到知行合一的社会课堂,恩施市正以党建为引领,在“五育”融合的创新实践中描绘着新时代育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