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记者 庞婷)4月27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王爱声介绍,今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共安排立法项目29项,分为两类:一类是球盟会网页入口审议项目,有17项,包括地方性球盟会网页入口法规草案11项、政府规章6项;第二类预备项目,有12项,包括地方性法规草案7项、政府规章5项。
二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拟出台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无线电管理办法(修订);开展旅游条例(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订)、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修订)等调研论证工作;根据国家立法进程和北京市实际需要,结合市人大立法工作安排,适时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条例、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等调研论证工作。
三是在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方面,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长城保护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养犬管理规定(修订)、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条例,出台“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修订);开展博物馆条例、测绘条例(修订)等调研论证工作;根据北京市实际需要,结合市人大立法工作安排,适时启动京西古道保护利用管理条例调研论证工作。
四是在改善民生福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公园条例(修订)、养老服务条例、集体合同条例(修订),出台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开展殡葬管理条例(修订)、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若干规定(修订)等调研论证工作;根据国家立法进程和本市实际需要,结合市人大立法工作安排,适时启动就业促进条例调研论证工作。
第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科学谋划立法工作。在谋篇布局上,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体现市委全会精神、改革发展方向的立法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着力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和探索性作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法治护航改革发展稳定,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守护百姓平安福祉。注重与国家法律体系相协调,同时,也注重我市法规规章系统内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