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津巴布韦留学生参与安徽高校“三下乡” 勘踏徽州古桥领略文化之美-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公司新闻

津巴布韦留学生参与安徽高校“三下乡” 勘踏徽州古桥领略文化之美

更新时间:2025-07-18点击次数:

  “我的家乡有很多木桥,这几天我见到了中国古桥,特别是许多石拱桥。我一直思考各类拱桥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古桥和现代桥的区别,这将对我前往建筑企业工作带来帮助……”7月17日下午,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津巴布韦籍交通安全方向研究生王乐天来到会议室,与师生探讨自己的暑期实践收获。

  “你还记得在安庆桐城市看到的紫来桥吗?这是典型的下部外挑结构,充满创意,就好比两个人伸出手,互相搭在一起,以缩短桥梁的跨径。”一旁,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青年教师周宇通过身体语言和中英文混合讲解,和王乐天交流桥梁结构知识。王乐天一边在纸上画图,一边拿出手机拍摄的图片资料,紧皱眉头思考。

津巴布韦留学生参与安徽高校“三下乡” 勘踏徽州古桥领略文化之美(图1)

  这位身高190公分、体重接近300斤的黑皮肤津巴布韦小伙,平时喜欢唱《茉莉花》,部分家人也来到中国生活。前几天,他主动向学院领导申请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7日到11日, 20名师生组成的校级重点团队——徽州地区遗产古桥保护调研实践团,前往安徽安庆市宿松县、潜山市、桐城市等,调研50余座古桥和城市中小桥,9日,王乐天正式加入该团队。这也是安徽建筑大学首次有外籍留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

津巴布韦留学生参与安徽高校“三下乡” 勘踏徽州古桥领略文化之美(图2)

  “关注相对冷门的古桥,是一件很‘轴’(方言,意为“固执、坚守”)的事,但一座桥就是一页凝固的历史,这些天,我们走过村头的千年古桥,也遇到即将废弃的石桥,更见到村民们请求修复的老桥,我们通过肉眼观测、尺子测量和数据分析,提出可行性修护意见。”带队老师周宇记得,王乐天跟随团队在农村实践时,村民们会好奇地凑过来围观,但这位外籍工科男生很快便接受了文化的熏陶。在宿松县普济桥调研时,即使天黑了,王乐天依旧和同学们一起,用手机灯光照着桥面仔细观测。

津巴布韦留学生参与安徽高校“三下乡” 勘踏徽州古桥领略文化之美(图3)

  位于宿松县长铺镇境内的祝家桥又名众家桥,背后是清朝一对老夫妻“乞讨众家为修桥”的感人故事;另一座老桥的由来,是古代一位商人修桥以方便嫁到河对岸的女儿回家探亲的故事……周宇发现,王乐天喜欢听建桥的故事,对其中蕴含的孝道、缘分、大爱等话题似懂非懂,却很感兴趣。“我们希望传递给这位留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自信感受,二者缺一不可”。

津巴布韦留学生参与安徽高校“三下乡” 勘踏徽州古桥领略文化之美(图4)

  实践团队里,20岁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大二学生童天麒与28岁的王乐天处成了朋友。“乐天学长,看这座石拱桥的形状,这是抛物线还是悬链线?”童天麒边说边画图,他认为,语言并不是障碍,用画画的笨方法也能将问题聊明白。

  让童天麒印象深刻的是,实践团经过一球盟会官方网站些烈士陵园时,王乐天会表现出好奇,他便会用英文向乐天学长解释:“这里面(埋葬的)都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来到安庆桐城六尺巷时,大家问王乐天:“你知道这里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吗?”让众人惊讶的是,王乐天早已学习过这段历史,他脱口而出词语“Tolerance(意为宽容、容忍)”。

津巴布韦留学生参与安徽高校“三下乡” 勘踏徽州古桥领略文化之美(图5)

  5年来,该实践团球盟会官方网站队围绕徽州古桥、城市中小桥进行文化挖掘、风险评估、修护建议等工作,去年夏季,皖南经历暴雨和洪水后,这群师生更是实地为当地古桥“看诊”。

  “桥,代表着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代表着兼容并蓄的文化。虽然天气炎热,但青年学子甘当苦行僧,他们在实践中走出的每一步,一定对其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在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智鑫看来,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看到了桥的厚重文化和智慧、审美,更在中外学子互动中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18924319967 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11号4楼B465 13905789423@139.com
Copyright © 2025 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89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