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海口:编“红色家谱” 聚奋进力量-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公司新闻

海口:编“红色家谱” 聚奋进力量

更新时间:2025-07-30点击次数:

  位于琼山区红旗镇的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缅怀先烈。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海口:编“红色家谱” 聚奋进力量(图1)

  在龙华区滨濂革命历史纪念馆,市民正在参观学习,了解红色历史。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海口:编“红色家谱” 聚奋进力量(图2)

  在秀英区永兴镇永秀村委会苍英村的红色历史展馆,村民们正在接受红色教育。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海口:编“红色家谱” 聚奋进力量(图3)

  在白沙门渡海作战纪念广场上,一座3米高的渡海英雄纪念雕像描绘了3名战士携手并肩,在膝盖深的海水中踏浪前行,朝着琼崖方向前进的历史场景。本报记者 杨 鹤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琼崖抗战是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琼崖革命斗争的策源地,海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保存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承载着深沉的历史记忆,是当代人可触可及的生动“教科书”。为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弘扬琼崖革命精神,去年9月,海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工作,通过系统性红色资源普查,整理散落在城市街巷、乡村阡陌中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故事,并编成谱录“入册”,激励当代人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笃行不怠。

  战斗遗址、会议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园……这些坐落在海口市区或乡村的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侵蚀等原因致使许多红色资源流失,部分革命遗址遗迹面临着保护挑战。

  近年来,海口通过着力构建保障体系,划拨专项资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依托各类红色资源,不断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加快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为守好用活琼崖一大旧址、冯白驹故居等红色资源,持续弘扬琼崖革命精神,去年9月海口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新一轮红色资源普查工作。

  市红色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林书忠介绍,市委党史研究室组建由各级党政干部、高校师生组成的调查小组,历时数月深入走访了260多处点位,对各点位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采集村民口述、遗址本体、村史村志等信息,我们掌握了大量资料。”林书忠说。

  “我们组织师生团队,配合党史部门深度参与走访调查工作,并同步开展资料整理工作。”调查小组成员、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熊展钊告诉记者,参与红色资源普查工作是该学院课外实践的内容之一,老师和学生们都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

  普查过程中,海口各区积极发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配合党史部门开展工作。如在美兰区常态化开展的志愿讲解服务活动中,许多退役军人志愿者会定时到各红色资源点位,为游客开展志愿讲解服务,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希望能为各相关部门制定红色资源的保护规划措施提供更好的支持。”美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自本轮红色资源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党史研究室收到了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线索和资料。“这对我们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持续弘扬琼崖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二级主任科员周琪雄说。

  此次调查采集成果颇丰——名人故居类13处,战斗遗址与军事设施类74处,烈士墓园类7处,会议、机构等革命活动旧址类37处,纪念设施类32处,其他近代重要史迹遗址类38处……

  这些红色资源中,保存较好的有60处,其中多数为名人故居和纪念设施类,如琼崖一大旧址、冯白驹故居、王海萍故居、红色塔昌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得平故居、刘秋菊纪念园等;保护有待加强的多为战斗遗址与军事设施类以及其他近代重要史迹遗址类。“这些历史遗址遗迹,进一步丰富了海口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构成,为名城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一级主任科员滕志雄说。

  经过数月实地走访调查及大量资料收集,市委党史研究室组建专家团队,整理编写收集到的资料,并计划编辑成册出版。真实历史故事、地图和坐标、点位实景图……翻开厚重的《海口红色资源谱录》(暂定名)初稿,一处处革命遗址遗迹清晰明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琼崖革命历史长卷缓缓铺陈。

  “我们根据红色资源属性的不同,对《海口红色资源谱录》(暂定名)一书进行编排,分名人故居,战斗遗址与军事设施,烈士墓园,会议、机构等革命活动旧址,英雄人物,纪念设施,其他近代重要史迹遗址等七大类,总计涉及201处红色资源。”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科长王一介绍,《海口红色资源谱录》(暂定名)一书正在有序开展编撰工作,拟于2026年出版。“我们希望借助这样一部厚重的作品,缅怀革命先辈,传承革命精神。”王一说。

  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才能让其更好地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丰富海口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从小,先辈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就激励着我。”近日,在秀英区东山镇儒万村,年过七旬的郑先民提及祖辈的战斗故事,神情难掩激动。他告诉记者,时常有团队和游客来村里参观革命遗址,每逢这时,他总会主动当起“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游览。

  “这里就是当年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医院、军械厂和电台也在这里。”7月27日,记者跟随郑先民来到儒万山革命根据地遗址。走到纪念碑旁,郑先民轻轻拭去碑上的尘土,“我希望有更多人来到村里,革命先辈的故事应该有更多人知道。”

  郑先民告诉记者,近期自己还受邀参加了秀英区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座谈会。“在会上,大家对怎么保护开发村里的红色资源提了很多好建议,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多人了解、走近我们儒万村,让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都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说。

  琼山区三门坡镇树德村是远近闻名的“革命村”。“琼崖革命政府成立时,就是在我们村开的会。”树德村村民告诉记者,时常有企业、学校组织员工、学生来到村里,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等,为村子带来了不少人气。“我们期待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好,让红色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一位村民表示。

  当游客在海口解放西路竹林里的琼崖一大旧址触摸斑驳砖墙,当青少年在琼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聆听革命故事……红色资源不再只是档案馆里的静态记录,而是化作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精神力量。下一步,我市将坚持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护,活化用好红色资源,用心用情讲好红球盟会网页入口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从中汲取更多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荣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一处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如同一座座红色基因库。其中记下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印刻着我们党走过的奋斗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时至今日,汇成了澎湃在每个人心中的红色力量。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工作,不仅是对物质的摸底,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一次“基因测序”。系统性普查在对历史进行“抢救性记录”的同时,也将分散的、潜在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承的“精神坐标”。令人欣喜的是,在一次次实地走访调查中,一批濒危遗址获得了关注,得到及时修缮,避免了永久性消失。

  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滋养当下。海口借助文字、影像等手段,尽力去记录和留存红色资源,既是为学术研究提供素材,也是帮助大众更好地感知革命的力量,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18924319967 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11号4楼B465 13905789423@139.com
Copyright © 2025 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89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