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公司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

更新时间:2025-08-19点击次数:

  2025年暑假,我校组织4000余名师生、390支实践团奔赴全国各地,以“实践绘就最美青春——钢筋铁骨筑脊梁,青春奋进强国梦”为主题,聚焦“红色寻访续写青年足迹”“科技创新发挥青年才智”“社会服务践行青年使命”“文化传承贡献青年力量”“乡村振兴彰显青年担当”五大专项行动,一大批北科大青年出发,前往祖国的大江南北,体悟民情、感悟发展、践悟真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习在兰考调研时曾深情指出:“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这一伟大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奋斗精神,对于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共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5年暑期,北京科技大学习语阡陌社会调研实践团深入河南省兰考县与尉氏县的广袤乡村腹地,先后在兰考县张庄村、尉氏县朱庵村、范楼村等开展扎实的社会调研。实践团队以“感悟焦裕禄精神,探寻乡村振兴路”为宗旨,以“服务革命老区、助力乡村发展”为导向,通过入户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治理及红色资源利用现状。本次“阡陌行”实践,旨在将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当烈日高悬,热浪滚滚之时,实践团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与探索之心,来到兰考县张庄村,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深度调研之旅。

  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实践团全身心投入,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探寻其发展背后的脉络与故事。实践团不惧烈日,走街串巷,对30户家庭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访谈。每到一户人家,实践团便以耐心与真诚的态度与村民交流,悉心聆听他们的生活经历、经济来源以及对乡村未来的期望与建议。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夏日,实践团队员们怀揣着满腔热忱与对乡村的深切关注,踏上了范楼村的实践之路。

  上午,实践团抵达范楼村小学,与来自“青春兰考”的返乡大学生们顺利会面。双方热情交流,分享着关于乡村教育与发展的见解与期待,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实践团队员与小学师生深入交流,探讨了学校的教学现状、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重要议题。与当地村委对接后,实践团更是感受到了范楼村村委的热情。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2)

  他们用真挚的微笑和贴心的安排,让所有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村委的领导们不仅亲自带领实践团参观了村里的特色项目,还详细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3)

  下午,在近36度的高温下,实践团在当地村委和青年志愿者的陪同下,开始了挨家挨户的问卷调查工作。村委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协调工作,村民们也十分配合,积极分享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3个多小时的走访中,实践团深入村民家中,聆听了他们的生活故事、需求与期望,共完成了20份问卷,深入了解了当地情况。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4)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5)

  范楼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此次范楼村之行,实践团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更感受到了当地村委的热情接待和全力支持。村委与村民们的淳朴与热情,为实践团后续的实践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6)

  在尉氏,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交流学习之旅,先后前往刘青霞故居、尉氏县焦裕禄纪念馆以及尉氏县烈士陵园,深入了解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刘青霞故居,实践团队员们透过展厅详细了解了刘青霞的生平事迹,从她的成长经历到投身革命、兴办教育、慈善事业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感受到她崇高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孙中山先生为其题写的“天下为公”“巾帼英雄”牌匾,彰显了她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7)

  随后,实践团前往尉氏县焦裕禄纪念馆。馆内通过大量珍贵的文字、图片、档案和实物资料,生动展现了焦裕禄在尉氏工作期间的艰苦奋斗历程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刻体会焦裕禄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以及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8)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9)

  最后一站是尉氏县烈士陵园。实践团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们致以深切的缅怀。烈士陵园不仅是无数革命先烈安息之地,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场所。大家伫立于烈士墓前,感受着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0)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6)

  晨光中,实践团走进沈家村的智慧农田,村委干部早已在田间等候。跟随他们的指引,实践团成员穿行于整齐的田垄间,观察智能设备如何悄然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从精准灌溉系统到作物生长监测网络,科技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可能性。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2)

  午后座谈会上,村委干部分享了智慧农业推广球盟会网页入口中的现实挑战,特别是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并就高校资源对接的可能性展开务实讨论。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3)

  这次走访让实践团真切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在与村委的对话中,实践团更加明确了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既要成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更要做好基层需求的倾听者。临行回望那片智慧农田,实践团成员看到的不仅是现代化的耕作场景,更是一条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走稳走远的振兴之路。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4)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6)

  清晨,实践团来到县农村农业局,受到了相关领导的热情接待。在简短的寒暄后,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前往会议室,在那里,实践团与局领导进行了深入采访和探讨。在交流中,农业局领导详细介绍了高标准农田的管理模式。2019年职能调整后,高标准农田统一由农业农村局管理,但后期维护仍面临难题。“土地流转后由承包大户负责管理,但大部分农田仍由县里统一监管,”负责人解释道,“我们建立了‘133’长效管护机制——县级管护中心、乡村组三级网格,确保农田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6)

  然而,维护资金的来源仍是痛点。例如,机井维修费用需由村集体或农户承担,但农民普遍认为“政府建的该政府管”,导致部分设施闲置。2021年河南省出台政策,明确电力设施移交电力部门管理,维修费用由政府与农户分担,但农民仍对出资持抵触态度。

  农业局还分享了智慧农田的示范效应。此前1万亩农田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5G+智慧农田”项目,配备移动管理平台和智能监测系统,吸引了黑龙江、吉林等地的考察团,甚至被央视报道。但负责人也指出,农民更倾向于根据收益选择种植经济作物,而非强制种粮。“我们只能建议,不能干预,”他补充道,“毕竟土地承包权在农民手里。”

  谈及年轻人投身农业,负责人强调“扎根基层”的重要性:“政策来自实践,只有深入田间才能理解真实需求。”他举例,去年招聘的30名大学生中,部分专业不对口,但综合素质高的人很快适应并成为骨干。“大学生要肯干、主动干,不能做懒汉,”他笑着说,“农业需要的是实干家。”

  这次走访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但更需要因地制宜的智慧。农业局的们用专业和热忱诠释着“三农”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而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发挥专业优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我们仿佛看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此交汇,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通过在张庄村的深度调研,实践团收获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通过两天全体实践团成员的潜心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村民在医疗服务、公共建设、公共服务、收入与开销、养老服务以及参与乡村决策管理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期望。这些成果为张庄村的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7)

  此外,实践团还积极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反馈调研结果,为推动张庄村的政策优化和资源投入贡献了青年力量。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8)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19)

  张庄村的调研聚焦 “村富户不富” 的矛盾。团队发现,尽管4825亩农业用地中2700亩已流转,但1000元/亩・年的价格导致规模化经营难14户旅游接待户年接待1.23万人次,却因配套不足增收有限。

  朱庵村的核心问题是收入与政策落实。种养殖户因成本上涨、灾害影响,年收入多在1500-3000元,超半数家庭存不下钱;低保 “该保未保”、养老金补贴不足等问题突出。

  范楼村6000余亩土地的流转,3700亩由农场承包实现球盟会网页入口规模化种植,13%劳动力涌入产业集聚区务工,月工资超3000元;范楼小学“1+2 模式”缓解务工者子女照护难题,今年出现生源回流。这些发现为 “土地流转促就业” 提供了实证。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积极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介绍实践团的活动和成果。截至目前,实践团已经在快手、b站、抖音、视频号等多个平台投放了四条视频内容,均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其中,相关内容在快手平台获得了数千次的浏览量,播放量最高的视频达到了3000+的播放量;同时抖音和微信视频号也获得了数百次的播放量,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这进一步扩大了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20)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21)

  实践团的活动获三下乡网专题报道,文中聚焦范楼村教育交流、尉氏县红色寻访、沈家村智慧农田调研等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与返乡大学生的合作构想、智慧农田技术落地经验,以及调研中发现的乡村发展需求。

【暑期社会实践】兰考·尉氏阡陌行传承精神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图22)

  同时实践团积极参与“百村千户万人计划”的行动,团队在张庄村收集的问卷数据、走访情况,已按计划纳入“百村千户万人计划”的调研信息库。未来,团队将持续梳理实践成果,让青春足迹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以实际行动续写“青年服务国家”的新篇章。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18924319967 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11号4楼B465 13905789423@139.com
Copyright © 2025 球盟会(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89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