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往前数十年,殡葬绝对算是热门行业,各地墓地都是一地难求,北京八宝山更是墓地中的扛把子,不知道多少人想长眠于此,跟无数名流名人做邻居。
很多家庭为了让亲人能入土为安,砸锅卖铁也要买一块墓地,可现在大家的观念好像已经变了,就算是墓地一哥八宝山也已经出现了无人续租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八宝山爆出了一个大新闻,3.7万个墓地到期后没人续租!这种现象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毕竟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当年能葬在八宝山的至少家里对身后事都是比较看重的,可为啥八宝山出现了如此乱象呢?
这些没人续租的墓地每年还是要收管理费的,可按理说墓地这么紧俏,没理由放着不续啊,除了八宝山之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墓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不少陵园的销售那叫一个惨淡,大家抢破头的墓地突然就没人要了。
除了墓地遇冷之外,就连丧葬必备物品之一的骨灰盒热度也降了下来,之前有人为了让亲人走得体面,选的都是几万块的高档骨灰盒。
如今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极简和环保,不光骨灰盒不选得多豪华,连放不放骨灰盒都不那么在意了,看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活明白了,连骨灰都开始追求低碳环保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了几千年的厚葬之风突然变淡了,年轻一代除了对身后事的安排方式更加随性之外,连传统的扫墓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上祭扫反而成了一大趋势,一切都开始朝着数字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不少人开始选择新的死后选项,有人连实体墓地都不考虑了,反倒不少人开始在网上设立虚拟墓地,用电子纪念馆的方式祭奠死去的亲人。
看来风水轮流转不过如是,曾经坟地产的超高利润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就已经形式变更了。
曾经上海松鹤墓园一个单穴墓地的价格就能达到86.8万,墓穴的占地面积不过区区几个平米,这么算下来的话,墓地的价格比豪宅可要贵多了。
当时不少人在网上抱怨死都死不起,活着的时候苟延残喘,没想到死了之后竟然跟富豪享受起了同样的房价,当年坟地产的利润那叫一个高,不知道多少人靠着球盟会官网入口这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生意发了财。
甚至主营丧葬业务的福成股份还跟着上了市,2022年福成股份殡葬业务的毛利率高达85.29%,远超同时期的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可是号称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即便如此,房地产的毛利率一般也就徘徊在20%左右,和坟地产的高利润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一块墓地交易成功之后,企业和中介机构可以轻松赚到60%以上的纯利润,所以才有了坟地产这么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名词,当年墓地销售的收入可以轻松赶超豪宅售楼小姐,除了说出来有些不体面之外,绝对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除了利润高之外,坟地产还是个供需紧张的好买卖,贵也就算了,好的墓地绝对是一位难求。
一线城市的热门墓园排队买墓成了常态,某些中介干起了代售转让的生意,搞得像房地产经纪一样火爆,还有更会玩的墓园推出了VIP服务,专门提供陵墓周边的专属绿化和管理服务。
一条龙下来没点家底的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但在当时墓地供不应求的时代,不管多贵依旧有人争着去买,有钱也未必能排到好位置。
为了跟上风口,殡葬行业的服务也变得异常精致,扫墓交通、定制骨灰盒外加代烧香献花等等一系列周边服务逐渐成了不少陵园的特色,形成了新型地产经纪+服务业模式。
殡葬服务企业不仅卖墓,还把扫墓这一系列活动给包圆了,不过凡事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墓地越来越贵百姓无法负担的时候,无奈之下的普通百姓只能寻找替代方案,直到全民的消费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已经有不少年轻人觉得与其给逝者买昂贵的墓地,不如考虑生态安葬或者干脆选择数字化的纪念方式,甚至不少老年人也在这种浪潮中逐渐转变了心态。
在传统观念中,老人对身后事非常看重,总觉得一定要有个实体墓地才算入土为安,但最近几年这种传统的观念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一线城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不再购买传统墓地,把目光投向了更加环保和经济的殡葬方式,当然这都是些无奈之举,毕竟墓地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已经远超普通人的承受范围。
北京上海一块普通墓地的价格差不多十万起步,好位置的墓地更是冲到几十万,这笔钱对很多退休老人来说几乎是他们大半生的积蓄。
有位70岁退休教师算了一笔账:每月退休金只有五千多,花十几万买墓地也就算了,问题是每年还得给陵园交管理费,墓地还不是永久的,合同只有二十年,二十年后还得续租费,这样一算死了比活着还花钱。
既然要花这么多钱在墓地上,不如让自己晚年生活过得更好一点,至于自己的身后事,那时人都死了,也就随遇而安吧!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也大,老年人自然是心疼子女的,花这么多钱买墓地既不能让生活变好,也不能解决子女的经济问题,对比赤裸裸的现实,自己那点身后事又算的了什么呢!
或许人们思想的转变都是被逼出来的,以往厚葬是孝顺的象征,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慢慢改变了,越来越多的老人认同活着尽孝,死后从简的理念,真的没必要在死后占用太多土地,把身后事搞得太复杂。
现在绿色殡葬已经慢慢被大众接受甚至成为主流了,2024年全国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的人数达到167.8万,人数比前些年增长了一大截,生态葬不仅环保,费用也比传统墓地低得多。
北京树葬费用也就几百块,仅为传统墓地的百分之一,与其占着一块地,不如回归自然,化作养分滋养新生命,这其实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虚拟墓地和在线祭扫新形式开始流行起来,AI技术也复原了很多已逝之人的音容笑貌,或许实体墓地并没什么必要,人死之后无非是一捧黄土,不如在网上留个纪念就好。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数字化殡葬服务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建立一个逝者的数字纪念馆,上传照片、视频以及逝者的生平介绍,到2024年底全国已经有超过1800万人使用这类数字殡葬服务,年交易额达到37.6亿元。
一位65岁的退休工程师就给自己弄了个网上纪念馆,在记者采访时,老人乐呵呵的表示孩子们什么时候想我了,就可以上去看看我的照片和视频,还可以留言纪念,这比弄个冷冰冰的墓碑要好得多。
而且这种更为环保的生态殡葬也是国家鼓励的,这几年国家和很多地方出台了鼓励节地生态安葬的政策,很多城市对海葬、树葬的家庭提供了补贴,地方政府还对墓地用地进行了严格控制,不再批准新的墓地开发项目。
上海对选择海葬的家庭每户发放5000元补贴,北京的树葬和花葬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这种政策激励让很多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环保和经济的殡葬方式。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老年群体的增多也让很多老年人更加注重养老资金的需求,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大约只有45%左右,远低于国际建议球盟会官网入口的70%。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的收入大幅下降,生活质量也有所下滑,形势所迫之下老人们不得不在晚年规划好自己的财务,优先考虑养老和医疗的开销才是主流,把大部分积蓄花在买墓地上实在是有些不明智。
传统殡葬行业是时候发生一些改变了,现在传统墓地的销售利润已经开始下滑,单纯依赖卖墓地圈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其死抱着过去的辉煌不放,不如转变脑筋开发一些全新的项目。
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拓展业务范围,推出生前契约、哀伤辅导、生命教育服务,还有企业投资开发了数字殡葬产品,尝试在网上提供虚拟纪念和在线年我国殡葬服务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4800亿,而传统墓地销售的占比将从目前的65%下降到40%左右,数字殡葬和生命服务将成了未来的新增长点。
不管是传统墓地还是新型殡葬方式,老年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社会也在朝着更加环保、简约的方向发展,或许这就是时代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