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殡葬行业,这一传统行业正逐渐被注入新的活力。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入,助力现代殡葬业的革新与发展,推动行业的生态重塑。在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年轻从业者们正通过他们的专业与创新,重新定义“死亡”的含义。记者近期与三位年轻的殡葬从业者进行对话,他们对“死亡”这一课题的思考,既深刻又具有启发性。一位从业者说:“重塑社会对生命尊严的集体认知,或许这就是我工作存在的意义。”
黄芳洲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毕业时,她的同学们纷纷选择了互联网公司或智能制造企业,但她却另辟蹊径,投身于殡葬行业。当时,辅导员对于她的选择感到惊讶,甚至认为这一行业的前景并不明朗。然而,黄芳洲却认为,殡葬行业在智能化和前沿技术的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刚入行时,黄芳洲也曾面临质疑:“作为一个女性,是否能够适应这样艰苦的技术岗位?”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作为一名火化设备工程师,黄芳洲需要熟练操作复杂的火化炉和设备系统。尽管理论知识有了一定基础,但面对实际操作的挑战,她仍感到有些困惑。幸运的是,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悉心指导她,帮助她迅速适应岗位。经过不断练习与学习,黄芳洲渐渐成为了行业的骨干力量。
在过去的三年中,黄芳洲与团队一起通过技术创新,不仅改善了骨灰处理装置,还使工作流程更加高效便捷。她相信,科技赋能殡葬行业,背后不仅是冰冷的机械操作,更是对逝者和从业者的关怀与尊重。每一次设备更新,每一次程序优化,都是在重塑社会对生命尊严的集体认知。对黄芳洲而言,殡葬行业是与生命的最终对话,它像医生守护健康一样,默默承担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赵志辉的选择也颇具意义。高考后,他曾在两个专业之间犹豫不决——一个是文物修复,另一个是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希望能通过这一工作修复逝者的尊严,同时为生者带来慰藉。第一次接触遗体时,导师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他:“这不是冰冷的物球盟会官网入口体,而是某人的全世界。”这句话让赵志辉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在修复面容,更是在守护逝者的最后记忆。
在现代殡葬技术的帮助下,赵志辉所在的团队成功开发了“三维创面定位法”,通过数字建模和3D打印技术,精准修复颅骨损伤的逝者面容。“我们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还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为每一位逝者画上圆满的句号。”赵志辉如是说。
作为防腐组班长,赵志辉深知,殡葬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操作,更多的是通过细致的工作帮助生者释怀。他常对团队成员说:“在化妆笔触下之前,先理解家属眼中的期待。”赵志辉认为,殡葬工作的真正价值在于让逝者安息,同时也让生者心安。
李洪松自2015年毕业后,便选择了殡葬行业,并已经在花都殡仪馆坚守了十年。刚开始接触遗体时,李洪松心中充满恐惧和疑虑,但随着时间球盟会官网入口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自己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承载着活人情感的责任。尤其是面对一些复杂的遗体修复工作时,他总是尽全力让家属感到安慰。
李洪松至今依然记得一个难忘的修复案例:一位奶奶为救孙子而丧生,遗体面目全非,身上伤口遍布。家属请求修复容貌,让逝者能够以安详的面容告别。李洪松专注一整天,仔细修复了逝者的面容与肢体,让她恢复了安详的神态。家属看到这一变化,情感得到了巨大的慰藉,李洪松也深感这份工作的意义。
李洪松不仅精通传统的防腐整容技术,还在花都殡仪馆率先应用了“心脏注射法”进行遗体药物防腐,使修复工作更加精细,并且得到了家属的高度认可。至今,他已经成功完成了8000多例防腐整容,帮助无数家庭安抚了心灵。
殡葬行业,作为一个涉及生死的重要领域,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年轻一代从业者的加入,殡葬行业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操作流程,它逐渐成为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细致化、智能化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们用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敬畏之心,重新定义了生命的意义,赋予了逝者应有的尊严。正如他们所说:“我们并非处理死亡,而是在见证生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