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广袤农田里的玉米数字化管理系统将“靠天吃饭”变为稳产增收、“风光电氢”构成的千万千瓦级现代能源体系加速成形、39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优化“定边速度”、织密的民生保障网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近年来,一条以科技为引擎、项目为支撑、服务为保障、民生为依归的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科技农具’,亩产从1200斤提升到1800斤,增收看得见!”堆子梁玉米种植户高海宽说,依托玉米数字化管理生产系统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等新技术,旱作区从广种薄收转向稳产高效,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
这片土地上的“科技变量”,正是定边县强产业、增动能,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系统布局。近年来,该县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立足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风光电氢”千万千瓦级现代能源体系。
2024年,远景能源300兆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达9.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8万吨;全县新能源并网规模突破607.62万千瓦,年发电量90.33亿千瓦时,绿色电能产值达45亿元,稳居陕西省新能源装机规模首位。在北部滩区,华能60兆瓦风光互补电站创新“光伏+生态”模式,使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30%;中材科技风电叶片生产基地每36小时下线一支百米级“捕风之手”,陕建新能源塔筒生产线家链主企业形成“风光装备走廊”,年创造就业岗位近万个。
产业升级离不开创新驱动。该县依托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陕北盐湖青蟹养殖技术攻关项目突破盐碱水养殖难题,建成450亩养殖池;全国首条100%纯荞麦挂面生产线破解高占比加工难题,产品畅销北上广深;2024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为企业发放创新奖补资金85万元;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定边羊肉、红花荞麦等百余种地标产品亮相展示,科技赋能的“土特产”加速走向全国。
“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定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局长纪振武说。
近日,在定边民用机场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轰鸣运转,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总投资8.95亿元、飞行区等级为4C级的定边民用机场,是该县“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国新建的23个支线年实现通航,它不仅是定边立体交通网络的突破点,更是全县上下聚力项目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切片。
激活项目建设“强引擎”,离不开机制护航。定边县构建起立体化推进体系:19位县级领导牵头包抓、38个单位专人负责、119名干部全程督导,形成“周调度、双周通报、月度点评”的闭环管理。攻坚百日行动中,651项前期审批通过联审联批快速疏通堵点;联席会议制度实时破解用地、资金等难题,确保项目“无障碍”推进。
面对项目落地的难点堵点,定边县创新推行“红蓝章”预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将环评等审批时限压缩1/3,涉企事项“一网通办”覆盖率达98%;32个部门“一把手”走进窗口体验流程,吸纳企业建议优化服务;政务大厅专设的涉企帮办代办区,已为27个项目提供精准服务,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实现最快30天从立项到开工的“定边速度”。
项目落地加速度,源于谋划布局早一步。定边始终将项目谋划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增发国债等精心编制“四个一批”储备库和招商库,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备足“弹药”;另一方面邀请省内顶尖智库深入调研,形成了《定边县“十五五”重大项目策划思路研究报告》,针对性谋划了涉及能源转型、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28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纳入中省市规划大盘,为县域长远发展夯基垒台。
“过去注销公司要来来跑几趟,现在只跑一趟,当场就能拿到注销证明!”在定边县政务服务大厅,市民刘学丽拿着刚办完的企业注销文件感慨道。近日,她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办理企业注销,原本需7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1天办结。
该项改革源于定边县推出的39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通过联审模式实施“联办单”机制,实现材料、环节、跑动次数“三减”,累计精简材料185件,压减环节75个,压缩时限150个工作日。
“线下‘部门联办’与线上‘一网通办’无缝衔接,要让企业办得顺畅、退得轻松。”定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登记股股长乔亚波表示。
在服务能级跃升的背后,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全域改革攻坚战。定边县球盟会聚焦行政审批与监管执法两大关键领域,开展球盟会专项整治,打通梗阻点。同步推进“大厅之外无审批”行动,85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政务大厅,602项事项提供周末延时服务,高频事项网办率达90%以上。针对基层办事痛点,将6项高频事项委托乡镇办理,累计办件超5000件,群众办事少跑15公里从愿景变为常态。
改革破壁,也激活了市场“一池春水”。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优化,商事登记推行“五个服务”模式,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办好、零成本”;工程建设项目试行“容缺承诺”“分阶段施工许可”等创新机制,审批时限压缩40%。监管方式同步转型,智慧监管平台对信用良好企业“无事不扰”,对高风险主体精准锁定;“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让行政效率跃升,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2024年以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3482家,同比增长17%,印证了营商沃土的强大引力。
暮色渐合,定边城区新乐社区便民夜市次第亮起灯火。搬迁户王彩霞在自家小吃摊前麻利地招呼着客人。定边精心开辟灵活就业“蓄水池”,为197名像王彩霞这样的搬迁劳动力提供了就近谋生的支点。
夜市升腾的烟火气与安稳的生计背后,是定边县多管齐下织密民生保障网的坚实支撑。为让搬迁群众真正扎下根,该县紧盯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织密防返贫监测网。夜市经济、公益岗位、跨省劳务协作多管齐下,4220人实现自主择业,千余人通过劳务输出拓宽增收路。
惠民生的实践不断向纵深拓展。 1300万元省级协作资金投入千村光伏与技能培训,惠及千余农民;消费帮扶突破6000万元,荞麦等特产走进东部市场;共建产业园区、援建帮扶车间,12个县乡项目激活乡村“造血”功能;6个粮食风险监测点守护“饭碗田”,2.3万吨粮食品流通检查规范市场秩序,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获评全市优秀。
价格服务延伸至民生末梢。殡葬、公租房租金等收费标准科学核定;超1.2万户家庭告别燃煤,燃气管网延伸49公里;以工代赈项目精准发力……在定边,一件件可感可及的实事,让安居乐业的万家灯火,照亮了老百姓的幸福路。
本站所刊登的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榆林人民广播电台及榆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榆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7320006
榆林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