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在郑蒲港新区姥桥镇新蒲社区,“红盟圆桌会”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小区卫生死角、物业服务问题等民生问题在这里迎刃而解;在郑蒲港新区白桥镇白桥街社区,莲子种植基地里圆润饱满的莲蓬铺满水面,村民们穿梭其间采摘,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生动的致富图景……这些鲜活场景,正是郑蒲港新区推行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的生动缩影。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区各领域共办了民生实事617件,其中新区层级294件,姥桥镇194件,白桥镇129件,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球盟会层治理成效。
领办什么项目?群众说了算。郑蒲港新区将“问题导向”贯穿项目始终,近期将“书记领办项目”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搞好开门教育,通过访企入村行动、“12345”热线、包保领导走访发现、网格员巡查上报等多种渠道,汇集新区群众基层治理相关建议,作为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的重要来源,同步建立“群众点单、书记领办”机制,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领办,逐步形成“一个项目、一名书记、一抓到底”的责任链条。
“每年清明节去扫墓找路都要找半天,路上交通还拥堵,真的很闹心。”针对很多群众反映的前往姥桥镇乔家山公墓祭祀出行困难,在导航软件找不到地点,祭祀高峰期交通拥堵频发等情况。2025年4月,姥桥镇党委书记把提升乔家山公墓殡葬服务作为领办项目,在乔家山公墓进出口进行道路硬化工程,硬化道路全程近千米,工程花费约77万元。在此基础上,安排工作人员到公墓现场上传名称、坐标、开放时间等信息至导航平台,方便群众祭祀出行,极大解决了交通拥堵情况,惠及群众近1万人。同时,姥桥镇还针对“公墓殡葬服务程序繁杂的问题”,积极构建乔家山公墓殡葬服务“全流程透明化”管理体系,在墓区门口设置标准化公示专栏,将墓型价格、管理费用、惠民政策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公示,落实乔家山公墓一站式办理制度,简化群众骨灰盒存放手续,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群众满意度,惠及群众达2万余人。
基层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联系起来分析、统筹起来谋划,书记领办就是为了整合力量,防止“单打独斗”“各自为政”。
在姥桥镇新蒲社区镇淮花园三期小区,社区书记韩光彩正在主持召开“红盟圆桌会”。“解决问题就是要快,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每个月我们都召集小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群众代表等多方,召开一个‘红盟圆桌会议’,把老百姓的诉求解决好。”韩光彩说。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蒲社区针对社区事务繁杂、权责不清等问题,领办“四级联动,多元共治”基层治理项目,结合新区领导干部“进小区、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活动,坚持“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要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新区”工作理念,推动“零距离”工程和“全科社工”有机融合,在现有网格员队伍中选拔“全科社工”2名,设置“综合受理”窗口,由全科社工“一窗式”办理多项业务,减少居民跑动次数。目前服务窗口共接待居民203人次,综合受理事项登记198件,已全部办结。同时,实行社区事务“四级联动”,精心设置“收-分-办-反-评”五大环节,设立信息汇聚分拣中心,由“全科社工”结合具体情况对收集汇总的事项进行ABCD分级研判,并按照等级标准交办给对应责任主体,实现居民诉求“一键反馈、分渠道处理、全流程跟踪”。目前,新蒲社区基层治理实现治理主体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86名小区党员带动10000多名居民参与自治,已组织“红盟圆桌会”98场,协商解决小区治理问题153个;服务模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累计开展网格走访1275人次,接待居民282人次,受理事项282件,均已办结到位,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矛盾化解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成功调解网格内矛盾140起,接待处理信访问题70余起,信访总量持续下降。
为确保项目可持续、能复制,郑蒲港新区按月调度,对进展滞后项目“黄牌提醒”,对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形成制度、全面推广,力求实施一个项目、解决一类问题。
七月盛夏,白桥镇白桥街社区“白渡千莲”莲子种植基地内,500亩荷花随风摇曳,莲蓬在骄阳沐浴下渐次成熟,迎来清甜丰收季。“我们基地种植的水果莲子不仅吃起来鲜嫩爽脆、口感清甜,还能清热解火,是纯天然的健康食品。”白桥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秀舰介绍道。2025年4月,白桥镇党委书记把白桥街社区莲子种植基地作为书记领办项目,携手白渡千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设500亩莲子种植基地和1700平方米莲子烘干厂房。目前,基地每亩水域可产出优质莲子400公斤,按当前市价计算,年产值预计突破300万元,纯收益可达60万元。同时,莲蓬采摘周期从7月中旬到11月下旬,错开农忙时节,在家的村民可到基地务工,预计可带动周边群众务工500人次,增收12万元,让书记领办项目的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实惠。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蒲港新区针对村级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已有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缺乏后劲的问题,坚持“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推动各村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采取擂台比武、座谈研讨、外出考察的方式,为各村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更有力。目前,除了白桥街社区莲子产业,新区还发展了大许村菊花、官塘村生态水果、红光村高值食用菌等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业项目,一个个特色产业正绽放为带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花”“富民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