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曾几何时,冥币是国内独有丧葬用品文化的一环,只有中国人才明白,烧这玩意代表什么意思。但是,近年来,包括冥币、纸人等用品,直接在欧美多个国家杀疯了,而且一度“进化”出了许多奇葩的版本。对于老外来说,中国的丧葬文化很新奇,也正是这份好奇心,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掌握了全球的阴间财富。
那么,中国丧葬用品到底是怎么在欧美盛行起来的呢?欧美人又因何对中国丧葬业情有独钟?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这段特殊的文化输出,探寻个中缘由。
欧洲的丧葬文化,大多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他们少有的统一习俗,就是穿上正装参加,即一身黑西装,包括日本丧葬也有这种特点。
曾经欧洲代表之一的英国,在现代丧葬环节,变得愈发保守。比如死者是天主教徒,那么其家人会在教堂举办葬礼,亲朋好友凭哀悼卡片入场,有些关系好的,还会在死者的小棺材上面放一些物品寄托哀思,通常为花束和卡片。之后会有弥撒祈祷,再到将棺材埋入墓地,整个过程其实很平淡,不会有太多的嚎哭声。
在葬礼上必须克制自己过度悲伤的情绪,正是英国,或者说欧洲许多国家的习俗之一。哪怕他们真的很伤心,能做的也只有小声啜泣,他们的习俗是这么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如果哭的声音太大,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影响死者上天堂见上帝。
前面提到的哀悼的卡片,也是有讲究的。上面会印着死者的照片,然后标注死者的部分信息,以及一些安慰的话语。只不过,亲手制作这些卡片的,是死者的直系亲属。被邀请参加的人,都会在卡片上写明自己和死者的关系。在教堂中,送花束和卡片是较为常见的,还有人会将自己的珍藏品送上,表达对死者的纪念。
19世纪之前,整个欧洲还没普及棺材,都是用羊毛等物包裹尸体,丧服文化也是由皇室传下来的,此后一度变成了主流,流传至今。至于下葬的方式,法国人比英国人要更保守一些。
对于英国的基督教徒来说,火葬是禁忌,你要是敢烧他们的尸体,其他基督徒就敢和你拼命,甚至大部分民众也反对火葬。不过在1880年以后,火葬逐渐在英国普及了开来。只不过,英国人的老邻居法国人,想法总是非常奇妙。
法国的天主教徒认为,人死了,还有复活的可能,所以应该保留土葬的习俗,然后就真给留下来了。尽管近些年来,法国的火葬率在提升,但相比起欧洲其他国家,这个数值实在是不好看。而为了能追求环保,法国人开始寻求其他的丧葬方式,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把尸体烧成灰,就符合天主教徒的追求。
要说欧洲唯一和中国丧葬文化有些相似的地方,就是人情来往的聚餐,不过节点上略有不同。
国内在葬礼上聚餐,一般是当天中午开始,由死者的家属,邀请众人前往饭店吃顿午饭。通常来说,葬礼举办几天,这午饭就要提供几天,而下葬的当天,就很少有这个环节了,因为基本上正午前将棺材入土。欧洲的话,通常是葬礼举行完毕后,再邀请亲朋好友去聚餐。
除了这一点之外,欧洲长期坚持自己的丧葬文化,他国的文化想输出,根本没那么容易。但是,偏偏中国的丧葬业做到了,而且效果斐然。从最早的在国际上发货,到商家前往欧美的街头摆摊卖冥币和纸人等,甚至有些阴间“装备”,还入选了某些国家的展览馆和博物馆,可谓战果斐然。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丧葬用品,到底凭借什么名扬海外,保守外国人的追捧呢?
天地银行的冥币,动辄以亿万为单位,同样被当做阴间货币的,还有厚厚的一摞火纸,以及纸扎的金元宝等。而其他的纸扎用品,更是多到令人发指。
比如经典的纸人、纸衣服、纸牛马、纸楼房、纸豪车、纸空调、纸冰箱、纸彩电、纸洗衣机等等。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中国人造不出来的,而且这些纸作品,制作的水平越来越高,细节上把控的相当狠,将“卷”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且,丧葬用品不仅有纸制品,还有充气、塑料等易燃物制品。不过随着这些销往国外,就必须融入他们的文化,动一动脑子了。
要说天地银行的货币,欧美人也认,毕竟是一个烧给死者的寓意,但销量不会太高,因为大多数欧美人不认识中国字,在地下不知道怎么花。所以,干脆印美元版本的冥币,毕竟是当代国际通用的,只要在图案上做一做文章,保留大体的样式即可。至于价格方面,则迅速被国外的奸商炒出了高价。
国内的冥币,论斤卖的,一沓不过几块钱,因为本质上就是一堆纸,可在国外能卖到13美元。而且,离谱的是,冥币入选了2024年卫生间的“好物”,一度被奸商炒作到高达20美元一沓。
眼看着美元冥币如此枪手,国内的商家肯定坐不住了,第一球盟会时间推陈出新,制作更加吸引外国人的冥币。像是外国人喜欢的定制版,他们就抓准了这一商机,比如用哪个高人气外国元首头像,发型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美元版本、有英镑版本,还有宠物版本的,上面印着宠物爱吃的食物。
这一波可倒好,引起了更多外国人的追捧,而纸扎方面的销量,也在节节升高,让烧纸烧出仪式感来。比如复刻阴间用的苹果手机、高清照相机、笔记本电脑、别墅、跑车,更离谱的是,充电器和耳机这些小东西也给复刻了。比起一些略微粗糙的纸制品来说,这玩意做的跟模型一样精致,一般人可舍不得买来烧。
但是,作为商品而言,却能在国外市场获得高价。一件精美的手工制品,还是纸做出来的。甚至,不仅是这些高科技设备,连名牌衣服、鞋、包等都能做出来,还是欧美的大品牌,不想杀疯也难。
当然,离谱的还在后面,由于部分模型做的太过精巧,直接被巴黎的展览馆和法国博物馆收藏了,专程举办了一波“阴间”的艺术展。期间展示的纸模型,种类很多,兼顾衣食住行,吸引了很多游客查看和打卡拍照。当外国游客知道这些展览品的命运,最后会被统一烧掉时,都是十分诧异的。
毕竟文化是差异的,就算真有外国人把这些东西买回去当模型收藏,也无可厚非,只是国外倒卖的价格,往往都是非常离谱的。也正是因为国内丧葬用品制作的太过精致,涵盖各种各样的物件,才会对外国人产生吸引力。光靠这一点,还不足以达成文化输出,关键是在于第二点。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外国人当初对中国的了解,全靠他们的国内媒体,可左媒这群生物,不可能客观描述,敌意很高。但网络平台就不一样了,虽然还是双刃剑,不过至少有了自己能获取信息源的方式,比起左媒的记者们,一些博主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大概在2014年的时候,一名国外的女网红,提到了她所了解的中国丧葬文化,巧的是,观看视频的人很多。这名网红介绍,中国人对待去世的人,是非常尊重的,会想办法让他们在死后有钱花、有楼房住、有新衣服穿。因为这么孝顺祖宗,让子孙得到庇佑。
尽管最后这句话,难以苟同,可这段介绍的杀伤力太狠了。一些外国人瞬间开启了奇思妙想模式,合着我没发财,都是没给祖宗打钱的原因呗?随着第一个人开了头,其他人在下面附和,逐渐聊成了热门话题。再加上很多人是头一次接触这个文化,好奇心十分旺盛,直接找电商平台搜寻相关产品购买。
常理来说,这些产品是不可能登上电商平台的。但是,丧葬业的生意,不可能一路畅通,否则也不会衍生出给宠物的葬礼了。除了部分纪念先人的节日外,要是没生意,堆积的纸制品怎么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商家决定拓宽市场,做一做线上的生意,这一拓展倒好,到头来直接拓到了海外去。
由此,丧葬用品逐渐在国际上打响名头,国外知名的电商平台,纷纷选择上架,翻译的中文名也是五花八门,有叫它“地狱”银行的,也有称呼“天堂”银行的。当然,价格跟着翻了几十倍,特别是新冠期间,欧美去世的人犹如潮水,冥币水涨船高,一沓均价卖5美元。
而丧葬用品在国外彻底成为主流的契机,还得是离不开国际上网友的感受。博主的视频,有参考价值,但更多人希望看到普通人的感受。比如一个叫Ebonie的网友说道,他给祖宗烧了几百万的冥币,居然意外拿到了经济救助,重新获得了回学校读书的机会,他坚信这是祖宗的保佑,烧冥币是有作用的。
与Ebonie相似的经历,还不止一个人,甭管这究竟和冥币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效果是斐然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丧葬文化有了新的认知,新时代的人,也没有过去那般保守,至少年轻人是愿意接受文化输出的。尤其是他们的爱宠去世之后,正愁没有方式寄托哀思,结果中国的丧葬用品出现了,但价格炒的奇高。
如今,有不少国人前往海外亲自摆摊卖丧葬用品,一来是为了更好的宣传,二来也是为了避免被中间商赚取暴利。
其实,说白了,只要是个人,都会追求情感的寄托,不分民族、不分人种。外国人的思想观念,的确和我们有很大差异,但在某些方面也是相同的,中国丧葬用品的出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除此之外,中国一些风水类的饰品,也成了外国人追求的高端品。毕竟只要有一项文化出圈了,那么其他的文化,自然会被慢慢注意到。只不过在国内卖的比较便宜的饰品,海外价格就要高很多了,有些甚至能卖到几百美元。
究其原因,正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共情,虽然从丧葬用品这块开始发展,听起来有点魔幻,但却成果的开了一个好头。
《界面新闻》——《中国冥币在海外的售价为国内32倍,关于殡葬文化你不知道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高法: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界限 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作为经济犯罪处理
重大信号:不再扩张?开诊仅5年,三甲医院官宣:裁撤分院,南院区全面停诊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亚洲杯:日本男篮决胜被轰11-0惜败伊朗 富永启生22分霍金森20+17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iPad Pro 和 MacBook Air 被玩家整合成二合一加强版笔电
《战地6》优化效果显著,AMD R5 5600G 也能用Vega 7核显流畅运行
苹果回应Fintiv新诉:干扰败局,Apple Pay上线时其专利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