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死亡对于人类一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死后应该归身何处也是很多人的一个执念,任何一个民族对死亡都是非常看重的。
中华民族其实也并不例外,尤其是中华上下5000年,累计死亡的人数大概有200亿人,可是目前留存的坟头却并不算多,那么这些人的坟墓都去哪里了?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5000年的历史,这也就造成中华民族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对于死亡也是如此。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以及坟墓的位置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尤其是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墓葬的方式也开始逐渐变化。
在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人类的科技可以说基本还没有开始发展,最多也就是对现有的自然工具的一些加工,所以墓葬方式也就非常的简单,基本上都是土坑竖穴墓,也是土葬的一种,基本就是直接放入或者用席子简单收敛安葬。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虽然有所进步,比如木棺的出现,但是打造一副棺材也是比较昂贵的,所以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简单的收敛安葬一直都存在。
不过,这种方式基本上都是平民在使用,对于帝王或者有身份的贵族而言,自然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待遇。
比如在夏商西周时期,就有了棺椁,棺的作用都是用来盛放遗体,而椁则是棺外面的套棺,这个时期以木结构为主,并且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后来科技进步后,虽然也有其他材质的椁出现,但基本比较少。
随之而来的墓室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土葬,而是出现了砖石墓,并且还要有大量的陪葬品等等,以此来彰显身份。
但是无论是怎样的改变,但基本都无法逃脱土葬的主流,而且无论是直接土葬,又或者重重棺椁彰显身份,还是砖石墓室,基本都无法逃脱时间的改变。
更别说历史是随着当时人们的观念的而变化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朝和汉朝相对比较稳定,厚葬的情况也比较多,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混乱是天下大趋势,人们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也更别说厚葬了,反而又流行薄葬。
更别说这中间可能会遭遇到动物破坏,以及盗墓者的毁坏,还有沧海桑田的变化,即便是留下碑文,可能也只需要几十年或者百年就被时间彻底留在过往的岁月中。
这也就是现在很多墓葬明明找到了,却需要通过陪葬品以及下葬的方式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哪怕是秦始皇的墓葬,虽然占地不小,但是依旧存在着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地方变成了耕地,包括武则天的墓葬地也是如此。
更别说那个时候很多人的坟墓其实都是土堆,随着时间的改变可能早就已经成为平地,也没人记得这里还是有坟头存在的。
而那些比较有底蕴的家族一般会有家族的专属墓地,甚至是祠堂,但是也需要面对后世子侄不争气甚至搬迁到别的地方的问题,这样一来,这样的墓地没人看管,自然也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破败,最终彻底消失。
不难看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的土葬,其实都逃不脱时间,最终可能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即便是现在的很多材料能够保存更长时间,但最终也还是时间上延长,最终还是会消失。
如果说土葬最起码还能留下部分墓葬可以进行考古,现在所实行的火葬则让人们的坟头又一次产生了变化。
在隋唐时期,火葬其实就在僧侣和他们的信众中流行过一段时间,虽然并不是主流,但是依然有人选择这样做,这也就就造成部分人可能正经的坟墓都没有,只有骨灰罐,这其实更容易遭受时间的侵蚀和破坏。
尤其是到了近代后,火葬其实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安葬方式,大部分人会选择为离去的亲人购买一块墓的存放骨灰罐,目前也的确有多种多样的公墓。
也有人选择将亲人带回家,希望亲人能够永远陪在自己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土葬的减少坟头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而这些公墓虽然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但是有的环境比较比较优美的话,甚至会成为公园,这也是坟头减少的一个原因。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也在不断的改变,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原本存在的一些坟墓可能无法得到后人的照料,也就会逐渐变成普通的土地,甚至是成为荒野的一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地区的不同在安葬方式上也有着一定的不同,例如在一些地区会将木棺放在石崖上,或者是安置于比较险峻的地势上,这种情况下,也就更难留下坟头了。
互联网有了大力发展后,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有了很多的改变,这和文化冲击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也的确产生了很多新观念。
死亡也不再是什么避之不及的话题,对于墓葬更是变得更加开明,例如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尝试的树葬、花坛葬以及草坪葬等等,这种方式都相对来说是比较球盟会环保的,而且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其实,无论最终是怎样的方式安葬,火葬依旧是目前的主流,但是这也爆发出了很多问题,相信随着科技的在进步,人类对于死亡也会有更多的开发,从而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安葬方式。
不过,这也能够看得出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坟头可能会被进一步取代,从而变得球盟会更少,但是这也并不能改变人们对于亲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