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1933年,李大钊的灵柩被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时,地下党组织秘密制作了一块刻有党徽和革命赞辞的墓碑。因当时环境,墓碑无法公开竖立,只能与棺木一同埋入地下,长达50年未被发现。直到1983年陵园重建时,这块墓碑才重见天日,成为见证革命者无畏精神的重要文物。
1. 信仰的坚守:李大钊与战友们在极端危险中仍坚持传播革命火种,墓碑的隐秘与重现象征着革命者对理想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2. 历史传承的责任:墓碑的发现提醒后人需珍视和保护革命文物,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
3. 无声抗争的力量:即使在无法公开抗争的困境中,革命者仍以隐秘行动传递信念,启示当代人在逆境中保持韧性。
- 位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内,占地2200平方米,1983年建成开放。
- 主体建筑:包括李大钊汉白玉雕像、夫妇合葬墓、花岗岩纪念碑(题词)、革命事迹陈列室等。
- 文物展陈:陈列室展示其手稿《狱中自述》、樟木书箱(国共合作见证)及生平图片等250余件文物,记录其从新文化运动到建党初期的贡献。
-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主要创始人之球盟会官网入口一,陵园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红色文化传承功能。
- 碑文由中央撰写,为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以党中央名义发表的烈士生平传略。
- 时间:全年开放,清明期间(3月底至4月初)常举办主题活动,如献花仪式、红色故事宣讲等。
- 预约:需通过“北京万安公墓”官方渠道预约,高峰期(如清明)建议提前3-5天登记。
- 交通:地铁西郊线“万安公墓站”下车,或乘公交至“香山站”后步行约1公里。
- 服务:免费提供鲜花、祭扫工具及导览手册;陵园内设“红色印章打卡”“青春书苑”等互动体验区。
- 清明共祭:烈士后人、学者与公众共同参与献花、诵读《青春》等活动,弘扬革命精神。
- 主题展览:如《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结合实物与影像全面展示其革命生涯。
通过瞻仰李大钊墓,后人不仅能缅怀先烈,更能从历史细节中汲取精神力量,延续“铁肩担道义”的使命传承。
岱宗之云海可濯尘 ,西湖之烟雨能涤心 九曲黄河奔腾如史诗,万里长城逶迤似龙吟 若欲窥天工造化之奇,探人文渊薮之秘 待君临屏 共赴山河之约同书锦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