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在成都温江金马河畔,有一片园林式文化陵园 —— 大朗福满园(大朗陵园)。这里没有传统墓地的萧瑟与压抑,反而以江南园林的灵秀、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学,以及 100 余种个性化墓型设计,构建起一个关于生命的诗意空间。这种突破传统殡葬认知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写人们对 身后事 的理解。
漫步园区,中式墓区的飞檐斗拱与西式墓区的罗马柱廊形成奇妙对话。设计师将传统墓葬元素与现代艺术语言融合,在标准中式墓区可见青瓦白墙间的二十四孝浮雕,西式墓区则以希腊式廊柱和喷泉营造出地中海风情。这种空间叙事的创新,使陵园不再是冰冷的骨灰存放地,而成为承载多元文化记忆的生命剧场。
更具突破性的是新潮墓区的设计。在三期工程中,美国 ICT球盟会官方网站 设计顾问公司打造的 生态艺术岛 尤为亮眼:树葬区以银杏树为载体,骨灰盒埋于树根处,春观新芽秋赏金叶;草坪葬区采用可降解骨灰盒,覆以四季常绿的马尼拉草,形成起伏的绿地毯;艺术葬区则如同露天美术馆,雕塑家为逝者量身定制的青铜像与抽象装置艺术相映成趣。这种 以树代碑、以草为墓 的设计理念,既符合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的生态葬政策,又赋予生命回归自然的仪式感。
大朗陵园提出的 让客户享受服务 理念,细节处的人文关怀更显温度。陵园配备的 一对一接待人员 会根据家属需求定制方案,从代客献花到祭日提醒,从民俗礼仪解答到后期服务,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的 生命教育体验馆 定期举办生死观讲座,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本质。这种从功能服务到心灵慰藉的升级,使殡葬服务真正成为 生命最后的温暖驿站。
作为西南地区首个 文化艺术陵园,大朗陵园正在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这里安葬的不仅是逝者,更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著名画家李少言的墓前常年摆放着学生敬献的画笔,诗人流沙河的墓碑上刻着他手书的《就是那一只蟋蟀》,革命先烈纪念区的浮雕墙无声诉说着巴蜀儿女的红色记忆。这些名人安息地不仅是个体生命的终点,更构成了一部可触摸的城市文化史。
陵园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对传统殡葬礼仪的现代转化。每年清明举办的 文化祭 活动,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融入祭扫仪式;重阳时节的 生命诗会 上,家属们用诗歌寄托哀思。这种 传统内核 + 现代表达 的创新,使殡葬文化从封闭的家族仪式转变为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大朗陵园的实践为殡葬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当陵园不再是球盟会官方网站单纯的安葬场所,而是成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情感疗愈的综合空间,它所承载的就不仅是个体的生命记忆,更是整个社会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知。这种从物质到精神、从功能到文化的转型,或许正是殡葬行业在新时代的破局之道。